原本以為可以分享在加拿大產檢+生產的經過

沒想到卻遇到了初期胚胎未發展

但還是可以分享初期,至少是在St. John's,發現懷孕後的作法與經驗

 

5 w 

因為有第一胎經驗,大概知道一些懷孕的症狀出現:胃脹、疲倦

 

 

6 w 

終於買到驗孕棒,確認懷孕。

 

加拿大是採「家庭醫生」制度,大部分的疾病都需要透過家庭醫生才能轉診至大醫院的專科醫生,懷孕也不例外。

因此驗孕棒驗出兩條線後,我們努力想找家庭醫生,無奈許多醫生都不收新病人。

透過在這兒認識的台灣人,對方剛好也懷孕,詢問了他的醫生,雖然不接受長期病人,但「孕婦」是收的,終於我的第一次產檢有了眉目。

 

7 w 

延宕了兩週,終於能看到醫生、照到超音波,心理能踏實一些。(相較於我在台灣的第一胎,驗到兩條線,當晚直衝家附近的婦產診所,真是天壤之別)

醫生問診相當細心(這裡的醫生問診都非常仔細,不會有兩分鐘結束的狀況,也是跟台灣很大的不同),包含詢問第一胎的狀況,最後便帶我們到診間的超音波室

診所的超音波雖然不是很清晰的,但也可以看個大概

醫生說,胚胎看起來比較像第六週的胚胎,心跳較弱,但可能跟月經周期長短有關,叫我不用擔心,但除了第一次產檢的抽血項目,也加開了追蹤hcg值(懷孕的賀爾蒙)的驗血單給我

 

這裡也順便說一下驗血的故事

在這裡驗血要拿著家庭醫生開的驗血單至有驗血服務的醫院/診所抽血檢驗。

抽號碼牌等待是一定要的,這與台灣無異。

 

我的血管很細不好找,第一胎第一次產檢加上一些自費項目,總共要抽10管血,台北馬偕溫柔細心的檢驗師抽了整整40分鐘才完成! (過程包含找不到血管、針進去了血出不來、烘手加強血液循環等等)

這次因為沒有自費項目,總共5管血,抽15分鐘,換兩位檢驗師,也算是不錯了!

不過我發現這裡的檢驗師很多都習慣直接酒精棉片消毒,再開始找血管,我都心驚驚,想他會不會針筒又要刺來刺去或在手臂裡鑽來鑽去了吧....

 

8 w 

驗血結果正常

 

9 w 

安排至大醫院做更仔細的超音波檢查,並確認是否修正預產期。

 

超音波預約單上說,超音波師是不會對超音波做說明,會留給診所負責醫生說明

整個過程超音波師沒多跟我說什麼,甚至連畫面都看不到

但最後卻請我等待,醫院的醫生有話要跟我說

醫生很遺憾地告訴我,超音波中找不到胚胎心跳,我需要再次確認hcg值,後續的狀況再由我的診所醫生決定

 

10 w 

隔了整整一個禮拜終於診所回診(醫生說有嘗試要聯絡我提前討論,不巧我們電話剛好壞了所以打不通....)

醫生說,7週時在診所超音波胚胎心跳微弱,大小6w;9週至儀器較好的大醫院反而聽不到心跳,胚胎大小6W2D

看起來是非常有可能胚胎沒有發展,自然淘汰了

但為求謹慎,會盡快再安排一次大醫院詳細超音波檢查確認,若確定沒有發展,再回診所討論後續要等待自然流產、藥物流產或人工流產。

 

當週再次的超音波與前次無異,超音波師未多作說明,一樣做了腹超和陰超(其實做陰超就大概有個底了,這個週數不會需要陰超的)

再次抽血做HCG值檢驗 (胚胎雖然沒發展了但我的HCG值仍在升高,醫生要確定數值降回零)

 

當天下午即接到診所醫生電話確認胚胎未發展,但HCG值漸降,下周回診討論人工流產方式

 

11 w 

與醫生討論要藥流還是人流,當週執行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產檢醫生就說胚胎看起來落後

可能是因為我知道胚胎還不是個胎兒

可能是因為我知道早期淘汰是避免一些基因問題

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要有第二胎,貼心的寶寶知道後便決定繼續當小天使

所以當我聽到胚胎沒心跳時,並沒有很難過,甚至告訴我的醫生都比我還要抱歉

 

這次會懷孕是順著先生想要第二胎的想法

在得知要流產後我才發現

我心底深處其實根本還沒有準備好「相差1.5Y異鄉無後援一打二」

對於一個沒有小孩或是非主要照顧小孩的人,引號裡的文字可能沒有特殊意義

但一個全職媽媽知道

相差一歲半=要照顧一個作息完全沒建立、只會豪不客氣嚎啕大哭、可能隨時都要賴在媽媽身上的新生兒外,還要陪伴一個不受控制、如脫韁野馬、聽不太懂人話也不太會說人話的半獸人

異鄉無後援=人生地不熟、24小時不打烊、沒有電影沒有逛街沒有姊妹下午茶

一打二=上手前可能會先累死

 

比起難過,「鬆一口氣」的情緒反而擺在更前面

雖然我媽媽和先生都覺得,用我的身體換取這個「鬆一口氣」實在太不值得

但我真的還沒準備好

而且我得到的,不只是「鬆一口氣」

我深刻體會,隱忍自己意見的配合,可能會是兩敗俱傷

我終於跨出一步,決定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,不再委屈

這一步雖然很難,也會走很久,但勉勵自己持續下去

 

另外在這次煎熬的過程,也體會到不同地區醫療文化差異

這次在找家庭醫生、轉診、等待回診都十分費時

在這裡,不能自己亂逛醫院,一定要透過轉診制度,當然也有他的道理

只是在這樣的過程中,每多一天,都是多一天的心累

(同樣的,因為不能自己逛醫院,加上這裡大醫院選擇不多,所以也沒有像在台北,可以自己考慮要給哪位婦產科醫生產檢、接生)

 

總覺得如果是在台灣,早期胚胎淘汰這種事,不會要折磨我到11週才處理(每多一天就是我多一天的孕吐,還有多一天的體重增加,很痛苦)

如果在台灣,或許我6週診所檢查後,7週就去大醫院檢查,有異狀8週一定持續追蹤(即便醫生訂下次回診時間較晚,也可以自行換一家醫院檢查)

如果在台灣,我還可以訂貴俗俗的小產餐

但,我不在台灣

所以我只能訂新和春的中藥材(之前為準備月子得知一家有海外寄送的藥材店家),自己燉小產餐

等小產調理後,或許再來分享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tiaaoo1010 的頭像
    xtiaaoo1010

    ✴ ✶ 拉拉的生活記錄 ✶ ✴

    xtiaaoo1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